金佛山三叠瀑觅踪
文/余道勇
每一座山都是一座宝库,只要你去发现,总是有挖不完的宝藏。金佛山更是如此。
(相关资料图)
金佛山南坡有三叠瀑,隐藏在悬崖密林之间,人迹罕至。查阅各类记载,鲜有三叠瀑之描述。为了寻觅她的踪迹,我与几位驴友计划一探其源。
从南川城出发,驱车经天星,穿黄泥垭隧道,越金山,过头渡,直达金佛山南坡高穴子。其时大雾,从头渡场转入南坡公路,一条蜿蜒曲折的柏油路向云雾深处延伸。转转崖、锦屏峰一概不见踪影,我们似乎在向着天宫飞驰,不知公路的那一头究竟是何处仙境。
寻找三叠瀑之第一瀑并不难。在高穴子下一里许,有山岔小径,名笋山路,水流潺潺,悦耳动听。上行数百步,即有水渠,沿水渠步行百十米,有石碑显示海拔高度约一千四百米。虽有雾,可闻瀑流之声,犹如天籁,在耳畔轰鸣,沙沙作响。驻足循声打望,薄雾中隐约见到对面山体,如一少女沐浴,秀发披肩,朦胧飘逸。此即三叠瀑的第一瀑。如此轻而易举便见三叠瀑之真颜,不禁让人兴奋。
此时,瀑流带来的微雨和气流,与薄雾一同缠绕在我们的周边,寒气袭人。而瀑流以上山体,仍然笼罩在深深的云雾之中。瀑流的上端,巨石突兀。整个瀑流悬空三四十米,山高树小,水落石出,与崖壁形成一道内空。攀爬百十步,可侧身进入内空,恰如水帘仙洞。瀑流落处,乱石丛生,飞花溅玉。悬崖左壁有一石缝,一道水流从石缝狂泻而出,形成一道水帘,似乎是这洞府的一道侧门屏风。
邂逅一叠瀑,令人心情大畅,探源兴致大增。但二叠、三叠及其源头又隐藏在哪里呢?我们期待云雾散开,以便一睹其芳容。
前路一无所知,我们先沿着崖脚边沿前行,一路箭竹丛生,藤蔓如织。走不过数百米,绕到崖之侧后,寻一坡度较缓处的崖缝,有乱石可攀。队友中有善爬者先上,系以绳索,后者沿绳而上。坡陡七八十度,没有一定的体力是无法攀登上去的。
历时数十分钟,往上爬行数十米,觉手臂力量不支,只得停留半空休整。我们不断变换身位,寻找着力点,终于上到一处陡崖之下,再转过一个弯,突然瀑声大作。原来我们折回到了一叠瀑之顶端,一边是深渊,一边是峭壁,形同虎口。瀑流有声,断壁千尺。虎口处有一窄道,一米余宽,且向外倾斜,稍不慎则滑落崖底。我恐高,只得匍匐而行,“四脚”着地,爬过这一段十多米的虎口险径。
过了虎口,钻入浓密竹林,前行不远,则见一洞天福地,二叠瀑如处子一般,呈现在我们面前。虽然云雾依然,但薄雾之中,二叠瀑正好一览无余。与一叠瀑不同,二叠瀑分为三段,上段陡降,然后流过一段缓坡,再横向散开,向下直落到水潭,形成小三叠瀑。水流贴着石壁,状如白练。整个瀑流约高四五十米,宽二十余米。水流所经的崖壁上,青苔夹杂,把水流分割成许多细流,如少女披散的发绺。而瀑顶上盛开着数朵不知名的小花,清晰如插在少女头上的饰品。
我们披荆斩棘,探秘瀑布之源,风景的意义应在其次,而探索的意义则居其首。那清纯的流水,无尘的山风,也许正是荡涤人们心灵的妙药,让人心旷神怡,百毒不侵。
经过再一次的走壁飞升,钻山入林,不惜手臂被巉岩划破,衣服被荆棘撕裂。继续前行,从上午九点到中午一点,历经四个小时,我们终于站到了第三叠瀑流的面前。她深藏在密林沟壑之中,不易被人发现,哪怕是用无人机拍摄,也需要找准角度才行。第三叠瀑与前面二瀑又有不同,只见其水流静静地流淌在岩石上,高约二十米,分成若干层次,层层叠叠。她又像一尊佛,庄严而沉静地端坐在山壑之间,俯视着大地,潜心修行,守护着这一片宁静的土地。
三叠瀑后面,是一堵壁立千仞的悬崖,其高度在百米以上,但崖上并无瀑流,说明三叠瀑的来源并非此崖顶,而是另有源头。我们再次往上探寻,虽然云雾未完全散开,但当我们爬上一段陡坡后,竟然发现一条“大路”横在我们面前,我们不禁欢呼雀跃。
这条路是笋农采笋之路,说明我们翻过了三叠瀑高崖,到达了山体中部缓地,我们顿感安全而踏实,不用再原路返回。此时高程约一千七百米。顺路行,果见笋棚,小路纵横,可直达山外公路。
我们在“大路”上,终于发现瀑之源流。路的左侧,是那道高耸入云的悬崖,崖脚下乱石堆中,从地下冒出数股清泉,往上翻涌。原来三叠瀑之源在此。我们掬一捧涌泉豪饮,水质清冽透澈,沁人心脾,甘如琼液。
(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)
版面欣赏
编辑:朱阳夏
责编:陈泰湧
审核:冯飞
标签: